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热门3篇)正文

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热门3篇)

时间:2024-02-17 20:25:27

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

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假期,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在运城的街头巷尾,对一些街头小报和期刊进行了调查,获得了这样的印象和认识。

街头小报都有利可图。于是,有的刊物改刊,有的则大办增刊、特刊、专号,街头小报便得以泛滥成灾。这对读者,尤其是对中小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从网站上得知:在省少管所的押犯中,仅性犯罪一类,就有80%的人看过各种街头小报和小册子。有一中学生因盗窃被拘留后,他在“心理探询”的答卷上写到:他在1994年初看过一些街头小报和小册子后,便专门买描写偷窃的小报看。其中他最着迷并下决心模仿的是《蒙面大盗》中的人物,有些地方他看过多遍。另一个学生对他产生犯罪行为的念头是这样说明的:原因在于街头小报弥补了我想得到的、想见到的某种欲望和感觉。

据读者的反映和我的调查,我发现文字粗俗、语言错乱、内容雷同、情趣低下是街头小报的共性,即使格调较高的作品,病句、丢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我记录的86篇作品中,仅有三篇格调较高,剩下的83篇中,有50多篇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往往情节破碎,谬误百出,毫无生活真实性可言,有些书中还有不堪入目的描写,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很大危害。以侦破为主的小报也为数不少,内容看去无大害,但仔细读,就能发现有不宜或不应该有的细节描写,内容易成为中学生仿效的对象,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期刊封面、封底都有不健康的图画,题目多用触目惊心与诱惑性的词语。

调查发现,街头小报对中学生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创业实习《关于街头小报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其不良影响表现多种多样,有显而易见的,也有潜滋暗长的。例如一些并无大害的作品使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看上了瘾,变的“废寝忘食”,看过之后又念念不忘,谈论起来眉飞色舞,实在分散精力。许多学生看武打小说学武打,看神话小说想成仙,造成思想混乱。因此街头小报的危害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我竭诚希望整个社会能向我们青少年伸出牵引的手,关心我们的成长。殷盼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提高我们分辨事物的能力,激发出我们积极向上、进取的动力来。希望管理部门严加整顿,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粗制滥造的街头小报坚决取缔。我想,如果优秀的文学名著和健康的通俗文学被广大青年所接受,那些不良的街头小报是会缩小地盘、被淘汰的。因为虚假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可以辉煌一时,但终究不会长久的。

20xx5年5月

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篇2

近期,XX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

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

(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XX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xx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x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

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x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

XX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22人,占19.1%;浙江6人,占5.2%。农民工省内转移依然较小,但 “还巢”现象雏现,x个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县外就业19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16.5%,同比增长11.8%。安徽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随着合肥经济圈的迅猛发展,省内就业形势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扩大,农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不高等特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为35人、20人、14人和xx人,合计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5.7%。

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自发组织为主。

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自发组织向外转移,而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的转移甚少。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x个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方式中,中介组织介绍3人,占2.6%;亲朋好友介绍68人,占59.1%;自发组织44人,占38.3%。

4、务农农民的季节性务工呈逐年上涨趋势。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闲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则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其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x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2.3元,增长27.5%。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199.6元,同比增长1.48%;外出从业得到收入xx32.17元,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到77.7%,占期内现金收入的比重为28.9%,同比增长31.3%。外出务工收入牢牢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农民工返乡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外出务工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外出务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x人,工资性总收入98.03万元,同比增长35.9%,人均月工资2837.8元,同比增长26.6%。据对部分乡镇部分村调查了解,当前外出人员返乡很少。如小甸镇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劳动力3254人,外出务工x人,今年以来,还乡xx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0.7%。据访问的4个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家中劳力缺乏的外出人员家庭中存在回乡的现象,但基本上是暂居,农忙结束后,又返回原务工地。如涧沟镇蒋庙村,前期夏收夏种农忙期间还乡16人,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忙期间缺乏劳力而返回,逗留时间较短,一般7-10天左右又返回务工地。少数返乡农民工不准备继续外出,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上,不准备继续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牵挂较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带孩子上学;

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从事行业工资不高,且生活开支较大;

三是回乡准备种田,农闲时可以打散工。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将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从微观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

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较少。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外出务工x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达到86.1%;高中及中专学历9人,占比7.8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仅占6.1%。而且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低,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成为制约其转移就业的“瓶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将越来越窄。

2、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盲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场所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等问题,信息网络建设、就业培训等正常支出缺乏资金支持,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3、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企业却出现招工难,除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外,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劳动力就业整体形势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

4、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仍需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也持续向好,据被访村反映,现在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总体要好于以前,但保障力度依然不够。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农民工x人,全部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3人,占比达到98.3%;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仅2人,占比仅为1.7%。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05人,参保率达91.3%。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97人,占参保人数的92.4%;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2人,占1.7%;参加商业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6人,占5.2%。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绝大多数只享受农民社保,农民工工人职业农民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障力度显著较低。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

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是要增加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农民工培训范围与内容,完善城乡就业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

2、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一是抓好后备劳动力资源的培训,要以“80、90后”等新生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

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是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一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农村服务业体系,提高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广开门路。

二是要抓好招商引资,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向非农企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特别是季节性务工人员,有效解决好农村“40、50”等中年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问题。

4、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

通过创新户籍登记制度,改变农民工身份转变滞后于职业转变的现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等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的配套制度;加大对用工企业的劳动督查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大力查处企业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着重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和劳动条件差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劳动和保障政策,按常住地原则将外地民工纳入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平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生活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篇3

根据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会议精神,我县就低保扩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部署,专门召开会议,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会及相关企业,全面动员,深入厂矿企业及所有乡(镇)机关所在地,进行认真的拉网式的调查统计工作。通过近半个月的调查,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就我县该项工作调查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扎实开展我县低保扩面的调查统计工作。

市低保工作会议结束后,为使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我县及时成立了由分管民政的县领导任组长的低保扩面调查领导小组,并于10月6日召开了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场)民政所长会议,在传达市低保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就我县的低保扩面工作,明确了工作职责,分工协作,按属地管理低保对象的原则,落实了工作责任制,防止了漏调现象的发生。

通过调查统计,在我县17个乡镇(场)近30万人口中有非农人口49200人。根据原定的低保标准(91元/月),扩面调查后,我县的低保对象至9月起,增加至938户、1802人,人平均月收入为58.23元,月需低保资金近59046元。低保人口占我县非农人口的3.7%。

在整个低保对象中,国有市以下企业有147户、480人(含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71.8元,月需低保资金9234元。其中,失业人员20户计66人,月人均收入58.5元,月需低保资金2146元;退休人员6户计25人,月人均收入84元,月需低保资金277元;下岗人员114户计363人,月人均收入72.6元,月需低保资金6665元;在职人员7户计28人,月人均收入85.8元,月需低保资金146元。

在整个低保对象中,集体市以下企业有100户计297人(含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59.1元,月需低保资金9490元,其中:失业人员39户计127人,月人均收入61.4元,月需低保资金3754元;退休人员22户计37人,月人均收入34.5元,月需低保资金2089元;下岗人员39户计126人,月人均收入64.7元,月需低保资金3310元;在职人员2户计7人,月人均收入42.92元,月需低保资金337元。

在整个低保对象中,三无对象有689户计1025人,占低保人口的56%,月需低保资金40322元,占低保资金68%。

二、多方筹集低保资金,确保低保对象基本生活。

通过扩面调查,我县共有低保对象938户,1802人,据统计,月需低保资金59046元、月人均低保资金32.8元。今年,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月列支预算低保资金21000元,现每月仍有3.8万元的低保资金缺口,全年缺口低保资金45.6万元。为此,特呈报告,请求下拨我县低保缺口资金45.6万元,以确保我县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