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调查报告(9篇)
时间:2023-07-13 12:53:45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调查报告(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背景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政治课复习中。所采用的材料大多源于时事新闻。而且,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时事新闻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无论从平时新授课还是高三复习课加强对中学生时事资源的关注,不仅可以扩大中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而且对于高三备考都具有重要意义。
2、调查内容
对时事资源关注的内容及途径
二、调查对象
所有高三文科班学生160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多数学生都会关注时事新闻,并与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版块进行讨论分享,在调查中会关注并讨论时事新闻的学生比例占70%。
2、在调查中中学生队对新闻关注的板块是不同的。60%的学生关注娱乐新闻,20%关注政治与社会,10%关注国际社会,10%关注经济与文化,5%关注军事新闻。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虽然会关注社会新闻,只有少量学生会关心社会政治与军事,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情怀。
3、在调查中大家更喜欢用手机、电脑等方式了解新闻约占95%。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使用PPT,视频等方式是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首选。
4、在调查中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明显不高。经常关注新闻的约占30%,偶尔看看新闻的约占50%,还有一些同学对时事新闻根本不感兴趣关注度不高。
5、在调查中约70%同学无法准确的描述出最近看到的新闻,说明大家在关注新闻的时候,大多走马观花,喜欢看的留意一下不喜欢看的很少关注,而且即使留心关注,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问一下是什么,为什么?也没有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相关联系,很多时候只是了解而已。
四、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会关注时事新闻,但关注的内容大多集中与他们喜欢的娱乐新闻,而且新闻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很少主动了解新闻并做深入的思考。不仅没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而且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中一些明星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的引导,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对我们平时政治课堂教学,以及高三时事新闻的备考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加强对高三学生时时事资源的关注度探究是十分有益的和必要的。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内容摘要]
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吸烟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给他人带来危害。为了让中学生远离烟草,杜绝吸烟,本报告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学生 吸烟 调查
一、前言:
众所周知,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美丽的林海—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中学生戒烟,不吸烟的中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担起了对中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性目的:
通过研究性调查,结合实际状况,吸取并广泛收集有关确实有效的戒烟措施,同时例举实际性例子,以便更好地向广大吸烟中学生提供更有效更迅速的戒烟方法或建议。使它不再成为中学生的难题,使中学生都拥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方能更轻松、更自信地学习,获取知识。
三、调查问卷统计:
1、你什么时候开始吸烟?
A、小学 20% B初中 40% C高中40%
2、你为什么要吸烟?
A好奇 40% B、扮酷 30% C、好玩 30%
3、你对吸烟的危害了解吗?
A、不了解 10% B、一点40% C、了解50%
4、你认为青少年适合吸烟吗?
A、不适合 50% B合适20%C不知道30%
5、你觉得吸烟对你是否有害?
A、有 60% B、没有 10%C、不知道 30%
6、你的父母知道你吸烟吗?
A、知道40%B、不知道60%
7、你的父母同意你吸烟吗?
A、同意10%B、不同意80% C、无所谓10%
8、你的朋友有没有阻止你吸烟呢?
A、有50% B、没有50%
9、你是否可以一天不吸烟?
A、可以 37% B、不可以33%C、不知道30%
10、你吃饭后有没有想着要吸烟呢?
A、有85% B、没有15%
11、你打算戒烟吗?
A、不打算25% B、打算 55% C、没有想过 20%
12、你看到别人吸烟的时候你有何感觉?
A谗43%B、没有感觉27% C、不知道30%
四、主要过程:
(一)烟草的起源与传播:
烟草是一种发展较晚的作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除美洲印第安人之外,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知道吸烟是怎么回事。今天,吸烟的风气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烟草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种种的联系
(二)中学生吸烟产生的心理影响:
(1)标新立异心理
中学生处在生理心理的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在不断显现,表现欲逐步增强,时刻想以“新”“异”来吸引别人而吸烟恰好能满足这心理。
(2)追求风度心理
现在,电影视录相等娱乐传播媒介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极大。某些吸烟中学生承认他们吸烟完全学自银幕上的偶像和英雄人物。觉得吸烟很有些类人物的风度,有男子汉气味。的确,这些道德认识正处在不成熟阶段的中学生往往错误的将吸烟与威武,洒脱联系在一起。
(3)好奇心强,玩玩欲望高。
这部分多数是比较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凡事想亲身实践一下,但克服自制力却比较差,他们认为吸烟好玩、稀奇、开始只抱着玩玩、试试的心情,哪知一抽不可收。
(4)交际心理不成熟。
这些中学生中流行这么一句话:俺款爷,不买就买,一买全是“大中华”“红塔山”“万宝路”“剑”等中外高档名烟。是想借此显示其富有,是“款爷”,借此压服别的同学,在班上树立“钱”威。
(6)屈从心理。
俗话说;“近墨者黑”一些中学生受到同伙负效应影响,加上本身意志薄弱,屈从于外部诱惑压力,也随其吸上了烟。
(三)学校对中学生吸烟的看法:
1、重在治本:学校除了严令某些学生戒烟,对违者给予惩罚外,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深度上加以疏导,纠正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否则会煞一时之风,而不能持久,达到根治的目的只在于治本。
2、防微杜渐:学校应从开端,描头抓起,某学生、某班级一有吸烟的端倪,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让它有所发展,否则成了习惯,改正就难。
3、齐抓共管:学校应提高,全体教师对吸烟危害严重性的认识,要求他们当学生面不吸烟,并动员教导,政教,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力量,共同治理,形成一种反吸烟教育的氛围。同时,学校应称报与社区,家庭联系,取得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管理,不让学生有发生不良行为的时间和空间。
(四)社会对中学生吸烟的看法:
1、不向中学生售烟,不因赚钱而向未成年少年卖烟,应当有替他人健康着想的良好品德。
2、建立有关禁止中学生吸烟的组织,谨防未成年人吸烟。
3、自觉地同学校联系,对违规中学生严予处罚。
我们这次进行“中学生吸烟与健康”调查,是为了解我国吸烟行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卷烟市场情况。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从我校此次抽样调查看,吸烟有害健康已为多数中学生所认识,他们也拥护在公共场所的禁烟规定,由于执行禁烟规定的管理力度还不够,因而在一些公共场所违禁吸烟的现象还程度不同的存在,虽然多数中学生已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由于习惯的戒烟。看来,对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禁烟管理,加大吸烟有害健康宣传的力度,仍是今后有关部门要继续下大力才有可能做好的工作。
(五)吸烟的危害:
吸烟危害健康,科学实验早已证明,但全世界的烟民仍不断增加,特别是未成年人,吸烟人数增长迅速,实在令人担扰,据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协会共同完成的一份关于吸烟的调查报告说,目前全世界共有烟民约11亿人,中国是世界第一吸烟大国,烟民约3.4亿人,世界上每年因吸烟导致疾痛而致死为315万,也就是,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当你在吞云吐雾中似乎享受一种乐趣时,是否想过吸烟将对你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世界各国近40年来对烟草危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5万多份研究报告证实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就是烟草,吸烟已经被定为“公害”。但吸烟对身体健康危害程度有多大?这是许多人都不曾想像到的。科学研究证明,烟草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烟雾中的化学成份。烟草中含有的化学成份高达4700多种,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质、性化合物及砷、汞、锡、镍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具有很强的作用和致癌作用。20xx年8月,美洲心脏基金会和美洲心脏病学会联合发表的反烟草斗争框架协议的《巴拿马声明》中指出,吸烟将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心脏联合会主席马里奥·马拉纳奥强调,到20xx年吸烟对人的危害将超过吸毒、艾滋病和其它疾病,成为导致死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全球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约为490万人,到20xx年将达到20xx万人。曾发过一条专稿,说我国的科学家在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以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每年100万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按现有趋势,到20xx年,我国将有2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曾搞过一次调查,美国有4700万成年人吸烟,1995年到1999年间,美国每年死于吸烟导致疾病的人数估计为44万人,其中约3.5
万人死于被动吸烟,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其它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肺癌居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全球每年肺癌新患138万人,有98.9万人死亡;另据报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男性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其上升率与吸烟率几乎一致。而像芬兰、英国、美国吸烟率下降后,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下降。我国1990年到1992年死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肺癌死亡率由70年代的7.17/10万增加到151/10万。
中学生应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均明确规定,禁止中学生吸烟。这是从学生的身心健康上关心、爱护学生。
1.从生理上: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青春期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对香烟烟雾危害的抵抗力还比较弱,容易遭受香烟烟雾的伤害。据研究:青少年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力障碍,吸烟者的联想、记忆、想象、计算、辨认力、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了10%左右,而且注意力难以集中。
2.从经济上: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赚钱。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并不具备自主、自食其力的能力。吸烟的学生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往往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如偷家里的或他人的烟与钱,甚至不惜抢劫、敲诈勒索,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3.从道德上:吸烟不但危害身体健康,还污染空气,损害周围人群的健康。可以说,在公共场所吸烟,是很不道德的表现。
目前,青少年吸烟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调查,我国70 %以上的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都在15-20岁之间。同学们可以仔细算一算:假设从15岁开始吸烟,每天平均吸5支香烟。按照我国公民平均寿命75岁计算。一个烟民一生将吸掉10万9千5百多支(近11万支)的香烟。同学们,五支香烟就可结束一条金鱼的生命,如果不远离香烟,你一生中吸掉的香烟将对你的身体健康产生多大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说:90%的肺癌、75%的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或被动吸烟有关,吸烟平均能减少人的寿命10-15年。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爸爸、我爷爷已经吸了好几十年的烟了,怎么没什么病?”那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如果你的爸爸或爷爷最近痰比较多了,有时还常不自觉的咳嗽几声,可以说,老人家也许已经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了。
同学们,从老年人的咳嗽声中难道你还不能清醒过来吗?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吧!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据专家调查,分析并总结出校园恋成功率往往很低,其原因是:
1、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
2、中学生的人格和品行未成熟。
3、中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判断能力未成熟,社会阅历不够。
4、中学生还没有能力创造经济物质基础,因此双方的创造和支配能力成为了未知数,变相跟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5、随着年龄,学历和阅历的增长,人生观与爱情观的升华加上物质社会的残酷状态的存在,原本浪漫的爱情不在浪漫,不是那么理想了。
二、下面是测试中学生对早恋的危害的认知度:
1、一部分早恋推动力学习,可绝大部分早恋却不同程度也影响了学习。
其原因是:
a、学习激情被淡化。
b、占据了一部分学习时间。中学生校园恋知识竞赛试题。
c、遇到矛盾冲突,产生了分歧时思想受情绪化影响。
d、上课无心听课。
e、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不注意交往分寸,单处过于频繁,蠢蠢欲动的青春之火,让他们难以抗拒,一旦一方失控,就会偷吃X果。造成在校影响极坏,双方的名誉受损,处分自然少不了。
3、其间女子受害颇深,遭成身体和心灵的创伤,背负污点遗憾终生。
4、中学生的早恋大部分最终是没有什么结果的,往往留下的只有伤痕累累和苦不堪言的结果。
三、早恋耗尽了青春浪费了时间,危害确实不小,因此告诫青少年朋友们:
1、早恋的男女生们觉悟吧,赶紧快刀斩乱麻,果断中止。
2、没有陷入到同学们要引以为戒,杜绝早恋,对于学业,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3、同时遵循男女同学相处原则,言行有度,不越过同学界限。
四、专家支招:以下介绍如何增强预防早恋的免疫能力
1、面对学习困难,挫折要勇敢点,永不气馁,要有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
2、不要被一次学习成绩不好所打败,轻易放弃学习。
3、善于总结及时调整好学习心态,向成绩好的同学取经,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学习成绩。
4、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不随便浪费一点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
5、男女同学交往时,不得有超越同学界限的言行。
6、不能随便承诺对方什么,不能随便接受对方的`邀请和礼物。
7、女生与男同学交往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学会拒绝。拒绝是一个很好的防范措施,同时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8、对有些男生提出超越同学情谊的请求,要及时找个理由拒绝,哪怕是违心的,只要符合逻辑,解释得通就行。目的是既回绝了对方,又不让对方一时下不来台,显得尴尬,没面子。这就是所谓的婉言谢绝。这门学问要不断总结完善,则受益终生。总之对
初中生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的背景和现状
语文就是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体现。曾有语文专家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培育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是为创作主体或阅读主体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蕴蓄过程。所以说阅读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大背景和舞台,写作才会是在这种积累下的自然外现和表露。
初中生的阅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需要争取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生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让学生写点东西,大多写得苍白无力,难有精彩之处。由此,我们设置了一些题目,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出症结所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二、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我们建立了调查报告研究小组,由夏礼平和吴海生老师制定调查表,由曹承荣老师进行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法,我们对庐江四中七,八,九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0份(七年级330份,八年级319份,九年级331份),收回率为98%。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投入
1、时间投入。
从选项9、10、1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进入初中后,学生的阅读面应该更广,但事实上是初中生的阅读时间在逐渐减少。阅读的时间安排,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
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学习任务重,作业增多,需要更多的时间预习和复习。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导,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我们期待这种局面早日出现。
2、兴趣点。
我们学校不定期开展阅读课,主要是在学校阅览室,尽管阅览室买了很多《大纲》规定的文学读物,但学生去翻阅的很少,大多数同学喜欢看《读者》《格言》之类的文摘和漫画作品,学校借阅得最多的书是传记、历史及科技类的著作;如果在教室自带书籍阅读,学生则偏爱散文和小小说,原因是散文便于摘抄,小小说情节精彩,更不会用太长时间。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和提高修养的并不多,他们阅读最直接的冲动是为了打发时间,舒缓压力,甚至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通过翻阅简答题29、30,我们发现中学生更喜欢青春读物,且种类繁多。31题是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回答读语文书乃至没读书的不在少数。
就总体而言,初中生课外阅读数量也与阅读的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与他们喜欢的程度之间也有较大的距离。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课外阅读兴趣点浓的同学,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他们不但知识面广,作文更有文采,而且语文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相反,对于阅读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将直接影响到对语文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其它科目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
3、精力投入。
一方面,学生舍不得买课外读物;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有现成的书库,如果老师不要求,学生是很少到图书馆去借书的。我们的教研组要求老师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两本读物,可真正下去找来看的并不多,不折不扣的看完就更少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心理是矛盾的,甚至有点投机的味道: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又舍不得花大力气;想花尽量少的时间去阅读,却想获得最多的收成。
二、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1、家庭的态度。
不可否认,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是倾注了全力的,我们也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全面发展,平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子女多看点书,开阔一下眼界。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对子女的阅读的关注还是不够多。家中虽然有少量藏书,但大多是摆设,很少有人去翻阅。每周跟孩子谈谈心,说说考试成绩,大多数家庭都能做到,要问问有没有跟孩子聊一些作品的读后感、心得什么的,很多家长会一脸茫然。家长对学生选择读物基本不加干涉,也不提供建议,只要孩子看跟学习能挂上钩的就行。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他们达到的目标也很现实,虽然或多或少明白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他们更愿意让学生多做点题,课外多辅导。
2、学校的态度。
国家规定了读书日,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执行。在班上,全校48个班级,只有少数几个班设置了读书角。初一时,班主任还能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到了初二、初三,班主任开始反对学生阅读。非语文科目的科任老师在初一、初二时对学生课外阅读是默许的,但到了初三,便开始争取自己的领地,不准学生看这些“没价值”的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课外阅读榜样,能够增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对全班进行鼓励,提高大家的阅读积极性。但是,这种榜示作用,常常被我们的语文老师忽略。
诚然,学校必须不辜负家长的期望,要训练学生必要的应试能力,但学校从上到下,从班主任到语文老师,都还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把看课外书的同学视为不务正业。其实,适当开展课外阅读,不但不会影响其他课的发展,反而能让学生缓解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快其人文素养的形成。这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影响
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多,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就更少了。有学生说,读后感从小学写到初中,越写越没意思,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每次写了,老师很少表扬读后感写得好的同学,更不会批改读后感。学生都知道对读过的东西进行摘抄可以积累素材,但坚持不久;能坚持下来的,也是东抄西放,没有明确分类。学生的阅读基本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状态,读了,有了点想法或感触,就是懒得动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当学生的眼界打开了,书读得博了,心领神会,形诸笔端,自然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就不会像现在的一些学生没吸半点笔墨,硬要高谈阔论,自然眉头紧锁,半天难成一篇作文。这样写文章,谁不痛苦?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很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叫他们读什么,怎样读,怎样联想,如何积累材料,如何把所读的东西迁移化用到写作当中。
四:反思及对策
阅读,能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写作,能让全民族胸襟广阔。然而,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非常严峻。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加上功利化阅读以及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中学生的阅读及写作的环境在逐渐恶化。中学生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他们很有可能不知如何选择读物,更不可能写出象样的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特征:“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收到这样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
一、提升中学生的阅读品位。
如今是一个娱乐致死的时代,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与现实,中学生的辨别力不强,如果我们一味放任学生阅读而不适时进行引导,我们的学生就会把一些玩弄文字游戏的文章视为有个性之作,对那些媚俗不负责任的垃圾文学不加辨别地热情追捧。
既然阅读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就得担当起阅读的责任,阅读经典之作,因为多读经典作品,就犹如和大师谈话,经常与大师接触交流,经常聆听大师的教诲,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大师的影响,可以把自己的学识和文学品位快速提高。严肃文学当然不好读,但我们也要像辛弃疾、鲁迅、郁达夫等爱国志士一样,人在课堂,胸怀祖国,了解现实的残酷性,关注民生,为弱者说话。
二、改善中学生日益恶化的读写环境。
中学生的阅读环境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方面,家长鼓励阅读,最好是自己身体力行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就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学校方面,在“硬件”上,进行图书馆的配置和管理,要适应中学生的阅读要求,在“软件”上,校园的文化氛围、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态度,应对学生的阅读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方面,我们全社会都应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地成长,进而关心学生的阅读环境。
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写作活动,通过阅读提高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通过写作活动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初中生调查报告 篇5
一、前言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初中生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但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二、设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调查的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 54%
B、偶尔 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67%
B、一般 29%
C、基本上没帮助 0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 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 53%
B、自己的习惯 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20%
B、做摘录,做练习 68%
C、提出问题 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7%
B、已经认真预习 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 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 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调查报告《初中生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建议
1、 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 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 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录调查问卷:
初中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特别进行本次的调查问卷活动,欢迎你参加。这不是考试,也不会算成绩,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和担心。你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在选项里打上“√”就行啦。
(一)预习情况调查:
1.你经常预习吗? A、经常 B、偶尔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3.你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
A、有较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基本上没有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预习了,听课效果更好。 B、预习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5、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不知道怎么预习。B、没意思。
C、预习也没用。 D、看不懂
6、你的预习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 B、自己主动预习。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B、做摘录,做练习。C、提出疑难问题。
8、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B、提供预习提纲。
9、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B、已经认真预习
C、知道要学的内容 D、一无所知在
10、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
A、 经常能 B、有时能 F、不能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 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一) 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 调查方法
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提出一些与实际、与我们自身有关联的问题。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中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中学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继续进修,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
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
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
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中学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
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 实践体会
这次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内容提要
书香小组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全校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宣传课题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在全校内分发了调查表,并进行汇总,将名人故事在全校进行了宣传,且将读书知识与世界读书日的相关知识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进行了宣传,而后撰写了倡议书,全校师生都踊跃的签名。
二、问题提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的重要性所在,但当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能够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吗?即使有时间,家长能否同意孩子阅读所谓的‘闲书’?
书店中书籍百科俱全,大家有到底青睐于哪一类?为了解这些情况,并通过这次活动是同学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好读书,读好书,提高大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书香小组决定展开了此次?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调查过程
a、在暑假中深入各大书店,采访工作人员,对其中的消费者与阅读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了解了大多数人所喜爱的书籍,原因等其他相关问题。
b、开学后不久,小组会制成了一张合?13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囊括了对同学们阅读知识的考察和喜爱哪一种书籍的调查。此问卷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在此次调查的一周后,针对对结果的一些疑问,我们又进行了二次调查,甚至对老师也进行了询问。此次调查后,再将数据与上一次的数据进行了又一次汇总。
c、调查中,小组成员搜集网上资料,将名人读书故事于全校内宣传。为了使同学们方便阅读,我们在资料的中心句上花、画了红线,同学们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受益匪浅,在故事下踊跃签名,决心学习。
d、与此同时,小组成员将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优秀方法及有关世界读书日的知识张贴在班级黑板报上,供同学们学习。
e、最后,小组成员撰写了倡议书,倡议同学们多多阅读课外有益书籍,在全校进行了倡议,大家均表示要读好书,并在倡议书下踊跃签名。
四、结果分析
经过了两次调查,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
对于阅读的喜爱程度,没有同学不喜欢阅读,但非常喜爱阅读的人数,高一60%喜爱,高二占68%,高三占87%,关于书的种类,高一有19%的同学喜爱名人传记,而军事类,科幻类的人数均只占7.5%,高二同学有18%喜爱漫画类书籍,喜爱经典名人文学的只占9%,而高三同学喜爱漫画的人数占到了17%,只有6%的同学喜爱名人经典文学。在作家方面,我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喜爱鲁迅等
名人作家的,另一类是郭敬明等新生代人气作家,调查显示,高一喜爱鲁迅,冰心等名人作家占到95%,高二只占70%,而高三仅有37%,其余同学则是喜欢后者的。关于读书方式,全校同学主要途径都是买回家度,高二高三也有20%喜爱网上阅读,高一只占10%,但是,高一有21%的同学经常到图书馆借阅,高二高三人数则是明显少,均只占6%,关于不去图书馆的原因,37%的同学认为要办图书借阅证很麻烦,还有少数同学人位数的种类太单一或是懒得去,这些所占比例为22.8%,剩下的12.2%的同学因为没有时间去。关于同学去图书馆借书的次数,高一去十次的占15.7%,5—10次的占31.8%,2—5次的占36.8%,几乎不去的占15.7%,高二没有去10次以上的,20%的去5—10次,56%的去2—5次,24%的人几乎不去,高三没有人去10次以上,5%的去5—10次,25.6%去2—5次,69.4%的人几乎不去。
五、成效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当代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不少问题,学习压力导致并扩大了这一问题,而我们分发的名人故事,张贴读书知识,撰写倡议书,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我们在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与知识,与此同时,书香小组的成员也锻炼了自己,培养了社会交际能力。
六、问题思考
通过调查的结果分析能发现,阅读情况的好与坏与年龄成反比,学习压力的增大,高考的临近,使得同学们终日与课本相伴,却只能把课外书籍扔到一旁,就算有一点时间,为了缓解自己的无聊情绪,就撇开了中外名著,而专心于校园,侦探,动漫等有趣味的书籍中了,这样一来,就严重阻碍了当代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发展,很多同学的只是指局限于课本,课外知识得不到扩充,同时,与阅读量小,自己的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使语文考试中的课外阅读难倒了不少了同学。这些问题,还请校领导,老师家长,考虑一下,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更不能丢。
七、我们的收获
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一次全新的体验与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们的未来都很有帮助,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口语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更是我们拥有了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敢于抒发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不再只当旁观者,沉默者,有了这次亲身实践,将来的工作就有了经验与基础。
倡议书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做精神上的交
谈;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显得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
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
彩,以致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热爱读书吧。让书伴陪你一生。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8
离中考日子越来越近,初三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迎考,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胜出,农村初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全市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考上普通的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了。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调查,发现有状态较亢奋的,也有状态不够好的,心理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心态积极: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2、 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G:郁闷啊,怎么这样!最近有点晕!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气也有点闷热,心情时好时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还有三个星期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厂里上班,真有点紧张。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4、 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5、很迷茫:
女生C:就这样,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这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老师家长注意中考生的心理状态,适当引导,多加关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篇9
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以便对其研究探索出相应的有效对策,我做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与时代相对应的时代特征。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认为读高中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20%的中学生认为读高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有2%的中学生还不知道。这说明当代中学生绝大部分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83%的中学生都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学习,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14%的中学生其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而且经常不能够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经常东抄西抄,虽然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强,时刻需要有老师的监督。3%的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整天无所事事,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老师布置的任务。13%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87%的中学生则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压力和社会影响是分不开的。据统计,84%的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1%的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5%的中学生不想学习。这与他们来自压力的“读高中考上大学”意识浓烈是相一致的。在调查中还发现,91%的中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这与我国现实社会中一些现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是一个在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3、学习需求
当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高考一定制,中学生要想上大学几乎都必须经过高考这一独木桥,故而学习成绩对于当代中学生可以说是命根子,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有可能上得了大学。调查结果显示,95%的中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82%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这说明,中学生在追求自己学习目标的道路上,其所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他们又不知如何去处理好这一问题,很难把学习压力化为学习动力,总处是于矛盾迷茫之中。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当代中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其中,78%的中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上大学,20%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有2%的中学生还不知道自己学习为了什么。
二、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务实性、功利性的趋势
大部分当代中学生早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学习成绩优秀的中学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经济好且学习成绩一般的中学生也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经济很好且学习成绩很差或家庭经济很困难但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中学生也纷纷想方设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务实性和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当代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2、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趋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研究结果表明,98%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当代中学生学习目的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其就业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普遍认为未来的生活将是异常的艰难。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不够客观的。而当代中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则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78%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1、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学习需要是起对一定社会生活环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会作为中学生的重要生活环境,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虑什么专业挣钱多、好找工作就让子女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他们对这些专业是否有兴趣,是否适合子女学习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缴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2、学习兴趣低下
(1)外因:
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过大等;升学压力过大;师生关系紧张
②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如赌博。
(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习目的模糊,对学习文化课的错误认识,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1)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如适时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奋学习、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和重要性,从而树立远大志向,并脚踏实地地学好各门功课。
(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让学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